硬質合金青島—2012年中國雙金屬帶鋸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
中國雙金屬帶鋸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
(1)本土品牌雙金屬帶鋸條將逐步替代國際品牌產品
從我國 1968 年引進帶鋸床到1985 年底第一條國產雙金屬帶鋸條誕生,這期間共17 年的時間里,與帶鋸床配套使用的雙金屬帶鋸條,只能依靠進口。由于雙金屬帶鋸條進口價格昂貴,采購周期長,使鋸切行業曾出現“買得起鋸床,用不起帶鋸”的尷尬局面,一度成為制約我國鋸切工業發展的瓶頸。國產雙金屬帶鋸條誕生后,我國鋸切工業迅猛發展,帶鋸床年產量從1985年的81 臺增加到1990 年的2,000 臺,五年時間翻了近24 倍,年復合增長率為89.8%。根據《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(2009)》對國內24 家規模以上鋸床生產企業的統計,2008 年我國帶鋸床產量為32,600 臺,在1990 年的基礎上翻了近16 倍,年復合增長率為16.80%,考慮到規模以下的許多企業未統計,實際年復合增長率要更大些。與此同時,雙金屬帶鋸條國內市場從1985 年前完全依靠進口,到2010 年本土品牌雙金屬帶鋸條銷量已經達到國內市場總銷量的55%左右。受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和扶持,雙金屬帶鋸條行業內企業不斷加大對新材料、新工藝、新產品研制的科技投入,在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,也縮短了同國外同行間的技術差距,預計2015 年本土牌雙金屬帶鋸條國內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0%。
(2)雙金屬帶鋸條切割將進一步取代傳統鋸切方式
雙金屬帶鋸條是將兩種不同材質的鋼材(抗疲勞強度高的背材和高硬度的齒材)通過電子束焊接或激光焊接、機加工及熱處理等一系列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高新技術產品。雙金屬帶鋸切割方式得益于其先進的工程力學設計原理,使其無論是在鋸切效率還是在鋸切能耗方面較圓盤鋸、往復鋸等傳統鋸切方式存在明顯優勢。三種主要的金屬切割方式比較如下。
①往復鋸鋸切方式。往復鋸(又稱“弓形鋸”),鋸切時將鋸條張緊在弓形的鋸架上,并作直線往復運動,對工件進行切割,由于弓鋸切在回程時不進行切削,所以切削效率較低,往復運動需要不斷改變方向,故切削速度也較低。鋸體厚度大,一般在2-3 毫米左右,切縫較寬,弓鋸床需要較大的動力,能耗和材料損耗都較大。
因此,往復鋸雖為金屬鋸切界的鼻祖,引領全球金屬鋸切業幾百年,目前已使用較少,基本被雙金屬帶鋸替代。
②圓盤鋸鋸切方式。圓盤鋸的出現引發了全球金屬鋸切工業的第二次技術革命。該種方式利用主軸帶動圓盤鋸片做高速旋轉運動進行切割,效率較高。但鋸片半徑必須大于被切件的直徑或高度,無法切割比其半徑更大的零件。此外,當鋸片的直徑增大時,為了提高剛性,鋸片的厚度也要相應加大,其鋸片厚度一般在3-4 毫米,致使機床本身的體積及重量也必須加大。因此圓盤鋸盡管切割效率高,但動力消耗大,特別是由于鋸片太厚,鋸切過程中浪費大量金屬材料,金屬材料在下料工序的消耗十分驚人。
③雙金屬帶鋸條鋸切方式。雙金屬帶鋸條的發明是全球金屬鋸切業的第三次革命性創舉。雙金屬帶鋸條帶體薄,僅為圓盤鋸片的1/7 左右,因此鋸切產生的鋸縫窄,切斷面垂直,尺寸誤差小,其單位切口的工藝消耗較圓盤鋸等可節省大量金屬材料,降耗、節能效果明顯;雙金屬帶鋸條齒尖采用的高速鋼絲、硬質合金等材料,經相關工藝處理后可獲得極好的紅硬切削性能,使其鋸切范圍大幅延伸;雙金屬帶鋸條背部采用特種合金鋼帶,柔韌性極佳,適合于切割不同尺寸、不同形狀的零件。鑒于以上優點,可以預見,未來雙金屬帶鋸切割將以更快的速度逐步取代其它兩種方式。
(3)我國雙金屬帶鋸條行業將朝著“高精度、高效率、高可靠性和專用化”的方向發展
隨著我國雙金屬帶鋸條行業內企業不斷加大投入,在鋸齒結構和齒型設計、齒材和背材的選擇等方面都不斷取得長足進展。在齒材方面,主要依靠改進生工藝來提升高速鋼的硬度,以及采用硬度更高的硬質合金或其它超硬材料,或者在鋸齒上涂鍍超硬耐磨的保護膜來增強鋸齒的堅韌性,防止鋸齒過度摩擦和發熱,以延長鋸條的使用壽命;在齒型方面,行業內不斷推出針對不同切割對象的專用齒型。如專門針對難切的高硬度材料而設計的大橫截面齒型,這種特殊齒型具有增強的切割面,可避免斷齒,防止鋸條過早失效,減少毛刺,加快排屑,延長壽命并降低振動和噪聲。在背材方面,行業內不斷研發出韌性好、張力強的冷軋合金鋼帶,使帶鋸條在工作中能承受更大的運行速度和負載壓力。